對於剛開始健身的人來說,深蹲、硬拉、臥推常被稱為「三大動作」,因為這三個動作能有效提升力量、改善體態、增加肌肉量。然而,這三個動作同時也是健身房中最常被做錯、亦最容易造成受傷的訓練項目。
在許多香港健身新手的常見情況中,包括腰痛、膝痛、肩膀不適,大多與三大動作的姿勢不當、活動度不足、或是錯誤的發力方式有關。這種問題與「重量大不大」無必然關係,反而是「動作是否穩定與正確」才是避免受傷的關鍵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逐一拆解三大動作的常見錯誤,並分析哪一個動作最容易做錯,同時提供改善方向,讓你在健身旅程中更安全、更有效率地進步。
硬拉為什麼最容易做錯?

在三大動作中,硬拉往往被認為是「最容易做錯」的訓練,原因在於它需要同時兼顾多個環節:脊椎穩定度、髖關節活動度、腿部力量、核心控制,以及上肢的握力與肩胛位置。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足,身體便會以代償方式完成動作,而這正是受傷風險最高的時候。
以下是最常在香港健身新手身上出現的錯誤與原因。
1. 背部彎曲過大(俗稱「貓背硬拉」)
許多新手在起拉時,會無意識地讓下背或上背彎曲,特別是當重量稍重或活動度不足時。
問題原因包括:
- 核心無法穩定脊椎
- 對中立脊椎的概念不清楚
- 髖關節活動不足,只好用脊椎來補位
- 身體前傾過多,重量離自身太遠
風險:
脊椎壓力急升,下背容易出現急性拉傷、慢性緊繃,甚至形成椎間盤壓力過高。
2. 只用下背發力,而不是用腿和臀部帶動
硬拉的正確主力應來自臀大肌、股後肌群,以及髖部主導的發力。但許多新手在起拉時,習慣直接「用背拉起」。
常見原因:
- 臀部肌群未有效啟動
- 不懂得「向地面施力」的概念
- 熱身不足,腿部力量未投入
- 重心太前,導致下背被迫承擔力量
風險:
腰部肌肉長期過度負荷,形成代償,導致下背痛、臀部乏力、甚至影響深蹲等其他動作。
3. 杠鈴離身體太遠
硬拉是一個需要將重量貼近身體的動作。但新手往往會讓杠鈴向前「飄離」,形成更大的槓桿力,令下背承受不必要的負擔。
常見原因:
- 起始站位不正確
- 不敢讓杠鈴貼近自己
- 小腿或大腿路線卡住
- 握距或髖部高度不適合
風險:
杠鈴越遠,下背剪力越大,對脊椎的壓力成倍增加。
4. 髖部起得太快(髖高於肩)
這是香港新手非常常見的錯誤。硬拉時,本應是腿部與臀部共同帶動重量離地,但許多人一開始就將髖部抬得過高,使動作變成「類似硬背拉」。
常見原因:
- 起始姿勢不熟悉
- 腿部力量不足
- 不知道應先從腿部發力
風險:
負荷集中在下背,長期造成不適。
5. 活動度不足導致代償
硬拉需要良好的髖關節活動度、足踝穩定度,以及足夠的腘繸肌(大腿後側肌群)伸展度。這些在香港上班族身上常常不足,導致身體用錯誤方式完成動作。
例如:
- 腘繸肌緊 → 下背彎
- 髖屈肌緊 → 不敢下沉,額外前傾
- 踝關節活動差 → 重心不穩
6. 貿然增加重量,姿勢未建立就挑戰更高強度
新手常會將「重量越大代表越進步」視為目標,但在硬拉中,控制和技術比重量更重要。動作未穩定前增加重量,是導致受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硬拉要安全,核心概念只有一個:
動作中「脊椎保持穩定」,由腿與臀部帶動重量。
如果執行動作時感覺下背「頂住」、「緊到不自然」、「不太敢再加重」,通常都代表動作仍有問題。
硬拉安全小技巧
- 脊椎保持中立
- 臀腿主導發力
- 杠鈴貼近身體
- 從輕重量開始循序漸進

為什麼深蹲最容易做錯?常見錯誤與原因(香港普遍見到的情況)
深蹲是健身界公認的「基礎動作之王」,但偏偏也是最多香港人做錯的動作。原因不是深蹲太難,而是大家往往忽略身體限制、環境因素與動作細節。以下是香港健身新手最常見的幾個錯誤來源:
(1)長期久坐文化 → 臀肌與核心偏弱
香港人普遍工時長,一坐就是八至十個鐘。
結果導致:
- 臀肌(Hip extensors)啟動差
- 核心肌群無力
- 腰椎容易代償
當下蹲時,本來應該用臀大肌、股四頭肌發力,但因為「屁股發唔到力」,身體自然向前倒或拱腰,增加腰椎壓力,做著做著就會變成「深蹲做到腰痛」。
(2)踝關節(腳踝)活動度不足
香港人穿硬底皮鞋、休閒鞋、甚至長期習慣站地鐵時「腳尖外八」,都令踝關節變得不靈活。
踝關節活動不足會出現:
- 下蹲時膝蓋推唔前
- 腰椎被迫前傾補償
- 重心不穩,腳跟離地
這種情況下,很容易感覺「蹲唔落去」、「腳踭提起」、「膝蓋頂前」。
(3)膝蓋方向錯誤:內扣、外翻
大部分新手深蹲時,膝蓋不是向前就是向內扣,尤其:
- 女生因骨盆結構較容易內扣
- 男生因大腿外旋肌弱而「夾膝蓋」
膝蓋若方向錯誤,會增加關節壓力,亦令步態失衡。
(4)過度模仿健身影片,但缺乏個人調整
YouTube、IG、抖音(TikTok)上有大量深蹲教學,但:
- 每個人的骨盆長度、腿骨比例、柔軟度不同
- 並非所有姿勢都適用每個人
例如有人天生股骨較長,深蹲時前傾較明顯是正常;但很多人會誤以為「要背打直」,反而會做成反背(過度拱腰)。
(5)過於追求負重,忽略動作質素
在香港健身室很常看到:
- 新手急住加重
- 用太重的槓鈴導致錯誤姿勢固定
- 深度不夠、高低不一致
重量再大,都抵不過動作錯誤所帶來的長期風險。
(6)缺乏熱身與關節準備
香港健身室常有一個情況:
「一入到場就直接深蹲」。
但深蹲涉及:
- 髖關節
- 膝關節
- 踝關節
- 核心穩定
無熱身等於身體「無開機」,容易做錯或代償。
(7)姿勢過於受「美觀」影響
例如追求:
- 背一定要直到僵硬
- 膝蓋不能越過腳尖(屬過時迷思)
- 必須蹲到屁股貼地(非人人適合)
這些都可能讓新手為了遷就「外觀」,反而犧牲動作安全。
深蹲安全小技巧
- 臀部向後坐,膝蓋與腳尖同向
- 重心穩定、腳跟踩實
- 熱身踝髖膝
- 先自重再加槓鈴

臥推(Bench Press)常見錯誤與改善方法
臥推是增強上半身力量、尤其是胸肌和三角肌前束的重要動作。但同樣地,它也是健身新手最容易造成肩膀不適或受傷的動作之一。下面整理香港健身新手最常犯的錯誤,以及如何避免:
(1)肘關節外展角度過大
很多新手習慣將肘關節張得太開,形成「T 字型臂」,以為這樣可以更用力推起重量。
- 問題: 肩峰和肩袖肌肉容易受到摩擦與壓迫,增加肩部受傷風險。
- 改善建議: 推舉時肘部與身體呈約 45 度角,避免完全張開。
(2)肩胛骨沒有穩定夾緊
臥推時肩胛骨應收向脊柱並向下壓,形成穩定平台。很多新手忽略這點,結果肩膀容易前移或過度活動。
- 問題: 肩部無支撐,重量壓力集中在肩膀前側,長期易造成肩袖發炎。
- 改善建議: 上臂與肩膀保持穩定,胸肌發力為主,避免靠肩膀頂重量。
(3)下背過度拱起
新手為了「推得更重」,會刻意將背部拱起,認為可以借力。
- 問題: 過度拱背會使腰椎承受額外壓力,久而久之可能導致下背不適。
- 改善建議: 保持脊椎自然弧度,腳穩定踩地,臀部緊貼凳面即可。
(4)杠鈴下放路線不正確
許多新手杠鈴下放時路線過直或過斜,導致手肘或肩膀關節受力不均。
- 問題: 重量落點不正確會增加肩部和肘部壓力。
- 改善建議: 杠鈴下放應對齊胸下方中線,動作平穩可控,不要甩杠。
(5)過早追求高重量
不少健身新手一開始就追求重量紀錄,而忽略臥推動作本身的穩定性。
- 問題: 動作質量未建立前加重容易受傷,肩膀、手腕、肘關節都可能出現問題。
- 改善建議: 從輕重量、控制動作幅度開始,慢慢增加負荷。
臥推安全小結
- 肘部角度約 45 度
- 肩胛骨穩定夾緊
- 背部保持自然弧度,臀部貼凳
- 杠鈴落點胸下方,動作平穩
- 從動作穩定開始,再增加重量
只要掌握這些基本原則,即使是香港健身新手,也能大幅降低臥推受傷風險,提升胸肌與上半身肌力的效果。
健身新手常見問題 FAQ
Q1:深蹲膝蓋痛怎麼辦?
- 先檢查膝蓋方向是否與腳尖一致,熱身充分,重量不要過重,可改為 Box Squat 或自重練習動作模式。
Q2:硬拉後下背緊繃或疼痛正常嗎?
- 若疼痛感明顯,通常表示脊椎未保持中立,或臀腿未主導發力。建議減輕重量、檢查動作模式。
Q3:臥推肩膀刺痛是怎麼回事?
- 多半因肘部外展過大或肩胛穩定不足,先降低重量並練習正確姿勢。
Q4:新手可以每天練三大動作嗎?
- 不建議,建議每週 2–3 次,給肌肉與關節恢復時間。
Q5:深蹲一定要蹲到屁股貼地嗎?
- 不一定,每個人體態不同,應以「舒適、安全且膝蓋不超過腳尖過多」為主。
Q6:硬拉會不會讓腰變粗?
- 不會,硬拉主要增強臀腿和核心肌力,正確練習不會導致腰圍變粗。
Q7:臥推手腕會痛怎麼辦?
- 手腕過度伸直或握距不適合,建議手腕自然貼住槓鈴,握距適中,從輕量練習。
Q8:重量增加太快會怎樣?
- 動作不穩定時加重量容易受傷,下背、膝蓋、肩膀都可能出現痛症。
Q9:我沒有教練,可以怎麼確保姿勢正確?
- 可先用鏡子觀察姿勢,拍攝影片自我檢查,或者使用輕重量熟練動作模式。
Q10:三大動作要先熱身多久?
- 建議 5–10 分鐘動態熱身,包括髖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及肩膀活動,準備肌肉與關節進入訓練狀態。
熱身與伸展建議
熱身(5–10 分鐘)
- 髖關節活動:臀橋、側抬腿
- 膝關節活動:小步蹲、膝圈
- 踝關節活動:腳踝旋轉
- 肩關節活動:肩圈、橡筋拉伸
伸展(訓練後)
- 腘繩肌伸展
- 臀肌伸展
- 胸肩伸展

香港健身新手貼士
- 健身房空間有限,可調整槓鈴與啞鈴使用方式
- 工時長、久坐 → 髖屈肌緊、核心弱
- 鞋底過硬 → 深蹲腳跟不穩,可用楔墊或運動鞋改善
- 訓練時間短 → 熱身可縮短,但完整動作準備不可省
總結|新手安全健身指南:三大動作避開受傷的重點
對於香港健身新手而言,深蹲、硬拉與臥推這三大動作雖然效果顯著,但同時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動作。如果能掌握以下核心原則,就能大幅降低受傷風險,安全又有效地進行訓練:
1. 硬拉:背部保持穩定,由腿和臀帶動重量
- 避免下背過度彎曲
- 起拉時先用腿、臀部發力
- 杠鈴貼近身體,減少槓桿壓力
- 重量不要過快增加,先掌握正確動作
2. 深蹲:重心穩定,臀腿主導
- 臀部向後坐,膝蓋方向與腳尖一致
- 注意踝關節和髖關節活動度
- 避免膝蓋內扣或過度前傾
- 先以自重或輕重量練動作穩定,再慢慢加負重
3. 臥推:肩胛穩定,胸肌發力為主
- 肘關節角度約 45 度
- 肩胛骨向內收下壓,形成穩定平台
- 下背保持自然弧度,臀部貼凳
- 杠鈴落點胸下方,動作平穩可控
- 從輕重量開始,建立動作質量再逐步加重
4. 全面提醒
- 熱身與關節活動度:先熱身、伸展主要肌群
- 動作慢、可控:避免追求重量而犧牲技術
- 自我觀察:若動作中感到疼痛、緊繃或不適,應暫停並調整
- 循序漸進:重點放在正確姿勢與穩定性,而不是盲目追求負重紀錄
掌握這些原則,即使是剛踏入香港健身房的新手,也能有效減少受傷風險,提升訓練效果。同時,這些方法也適用於日常生活動作,幫助改善姿勢、增加肌力與穩定性。

五合一綜合療程介紹:一次解決多重疼痛困擾
在活力伸展及運動治療中心,我們深知慢性疼痛的複雜性和多樣成因,因此特別推出了「五合一綜合療程」,結合多種先進治療技術與個性化評估,為您打造專屬的康復計畫。
五合一療程包含:
- 手法治療
通過專業手法針對肌肉與筋腱進行深層放鬆,改善血液循環,有效緩解身體緊繃與壓力。 - 伸展治療
幫助增強關節的靈活性與活動範圍,緩解僵硬感,減少疼痛並降低復發風險。 - 運動治療
根據患者的情況設計個性化的運動計劃,強化核心肌肉群,提升身體穩定性與功能。 - 衝擊波治療
利用高頻振波刺激深層組織,促進炎症修復,特別適合慢性痛症與軟組織損傷患者。 - 關節復位
針對錯位或僵硬的關節,進行精準的調整,恢復正常功能,減輕壓迫與不適。
為什麼選擇五合一綜合療程?
- 全方位治療:從肌肉、筋腱到關節,全面處理痛症問題,讓您一次性享受多種療效。
- 非侵入性技術:無需手術,安全高效,適合各年齡層患者。
- 個性化方案:由專業團隊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,量身定制治療計劃。
- 快速見效:針對性治療,緩解疼痛,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日常生活。
適合人群:
希望改善姿勢與體態預防傷病者
慢性筋骨疼痛困擾者
經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者
運動傷害後復健期患者

👉 點擊這裡進行預約
👉 諮詢熱線:+852 64918174
為了讓您獲得更多有關身體健康和康復的專業資訊,您可以瀏覽我們的 健康專欄,裡面有多個相關主題的深入探討。無論您是有特定的健康問題,還是對保持身體活力感興趣,這裡都能為您提供有用的知識和解決方案。
閱讀其他相關文章: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