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(TFCC)?
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(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,簡稱 TFCC)位於 手腕小指側,是一個由軟骨、韌帶和纖維組織組成的結構。它的主要功能包括:
- 穩定手腕關節:特別是橈尺關節(前臂骨與手腕骨連接處)
- 吸收壓力與緩衝衝擊:在抓握、旋轉或承重時,保護手腕不受傷害
- 協助旋前與旋後動作:讓手腕能順暢地旋轉

為什麼TFCC容易受傷?
TFCC雖小,但承受的負荷極高。長期從事以下動作,會增加損傷風險:
- 滑手機或打電腦:手腕長時間微屈,持續小幅度壓力累積
- 打麻將、打牌或玩桌遊:反覆抓牌、抓食物,手腕反覆旋轉
- 拿重物或手腕扭轉:例如搬重箱、運動舉重
- 意外外傷:跌倒手掌著地、手腕扭傷
💡 小提醒
TFCC損傷是手腕常見但少被討論的問題。早期症狀可能只是 手腕輕微酸痛或抓握無力,若不注意,可能逐漸演變成 慢性疼痛、關節不穩甚至活動受限。
TFCC損傷的成因與危險動作
TFCC損傷通常不是單一事件造成,而是 長期累積壓力或急性外力 的結果。以下列出常見成因與容易受傷的動作:
(1) 長期低負荷累積傷害
- 滑手機或平板:長時間手腕微屈、手掌撐地或抓握手機,造成TFCC持續受壓。
- 打麻將、桌遊或寫字:手腕反覆旋轉抓牌或握筆,累積微損傷。
- 辦公族日常打字:長時間前臂旋後與手腕微屈,也可能慢性磨損。
(2) 急性外力損傷
- 跌倒手掌著地:手腕瞬間受力過大,可能拉傷或撕裂TFCC。
- 運動扭傷:網球、羽毛球、籃球等需要快速手腕旋轉的運動,容易造成急性損傷。
- 舉重或搬重物:下壓、旋轉動作不慎,也會增加TFCC負荷。
(3) 手腕姿勢不良
- 長期手腕過度內收或外展:抓握重物或不良姿勢打牌時,會讓TFCC受力不均。
- 缺乏肌力支撐:前臂與手腕肌肉力量不足,無法有效穩定關節,TFCC易受傷。
(4) 年齡與退化因素
- 隨著年齡增長,TFCC軟骨及韌帶會逐漸退化,抵抗外力的能力下降。
- 即使是日常低負荷動作,也可能因軟骨磨損而出現疼痛或不穩。
💡 小結
不論是 長期低負荷累積、急性外力損傷,還是姿勢不良與退化,都可能導致TFCC受傷。特別是 手腕長期酸痛、抓握無力的人,更要注意是否已經累積微損傷。

哪些人最容易發生 TFCC 損傷?
TFCC 損傷雖然少被討論,但其實有明顯的高風險族群。了解這些族群,有助於及早預防與改善。
(1) 長時間滑手機或使用平板的人
- 低頭族與手腕微屈族群:手腕長時間維持同一角度,TFCC持續受壓。
- 重複抓握動作:滑動、點擊、翻頁等動作累積微損傷,容易出現手腕酸痛。
(2) 愛打麻將、桌遊或撲克牌的人
- 反覆抓牌與旋轉手腕:短時間內反覆旋轉、抓握,造成TFCC慢性磨損。
- 長時間打牌:手腕維持固定姿勢,加上小幅用力,累積受力超過TFCC承受範圍。
(3) 運動族群
- 手腕承受扭轉或撞擊運動:羽毛球、網球、籃球、排球等運動,手腕旋轉或承重頻繁。
- 舉重、攀岩:需要手腕穩定支撐全身重量,如果肌肉不足,TFCC負荷加大。
(4) 職業需求族群
- 辦公室族群:長時間打字或滑鼠操作,前臂與手腕肌肉容易緊繃,支撐力不足。
- 搬運或手工工作者:手腕長時間承受重物、扭轉或握緊工具。
(5) 年齡與退化族群
- 中老年人:TFCC軟骨與韌帶退化,抵抗外力能力下降。
- 即使日常動作輕微,也可能出現疼痛或手腕不穩。
💡 小結
總結來說,TFCC損傷多見於 手腕長期受力、反覆旋轉或承重的人群。無論是 低頭族、麻將族、運動族或手部工作者,都應特別注意手腕保護與早期症狀。
(點擊觀看:你以為只是手指卡住,其實是肌腱在發炎!——隱藏版職業病「彈弓手」你中招了嗎?)
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 TFCC 損傷?
雖然 TFCC 損傷常見,但透過 正確的日常習慣與手腕保護,多數情況都可以有效預防。
(1) 調整手腕姿勢
- 避免手腕長時間內屈或外展:滑手機、打牌時,盡量讓手腕保持中立位。
- 電腦與滑鼠高度調整:鍵盤與滑鼠高度與手腕平齊,減少不必要的扭轉。
- 使用支撐工具:如手腕墊、護腕,降低手腕受力。
(2) 控制使用時間與休息
- 滑手機或打牌建議每 30–40 分鐘休息:手腕放鬆、伸展。
- 避免長時間連續抓握:例如麻將、桌遊或重物搬運,可分段休息,避免累積傷害。
(3) 強化手腕與前臂肌力
- 握力球、彈力帶訓練:可增強手腕穩定性,分散 TFCC 的壓力。
- 旋前與旋後運動:改善前臂旋轉肌群力量,使手腕旋轉動作更穩定。
(4) 避免急性外力與扭轉
- 跌倒時避免手掌直接撐地:可學習正確摔倒姿勢或使用護具保護手腕。
- 運動時注意手腕保護:如打球、舉重或攀岩,可佩戴護腕減少扭力。
(5) 留意早期症狀
- 手腕輕微酸痛或抓握無力,就要立即休息或調整動作,避免累積損傷。
💡 小結
預防 TFCC 損傷的關鍵在於 手腕姿勢調整、適度休息、肌力強化與早期警訊留意。即便是長期滑手機或打麻將,也可以透過簡單方法降低手腕受傷風險。

早期發現:手腕不適的警訊
TFCC 損傷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,但若不注意,會逐漸影響 抓握力、手腕穩定性與日常生活。以下幾個警訊值得留意:
(1) 手腕疼痛
- 小指側手腕痛:是 TFCC 損傷最典型的位置。
- 抓握或旋轉時加劇:例如抓牌、拿手機、扭毛巾或開瓶蓋時疼痛明顯。
(2) 活動受限
- 張手或旋轉困難:手腕旋前或旋後動作不順暢,甚至出現卡住感。
- 抓握無力:拿杯子、握筆或夾牌時感覺力道不足,容易掉落物品。
(3) 異聲或摩擦感
- 手腕動作時有喀喀聲或摩擦感:可能是軟骨或韌帶受損。
(4) 腫脹或不穩
- 手腕輕微腫脹或軟骨疼痛:尤其在使用後出現。
- 關節感覺鬆動或不穩:抓握物品時感到手腕不穩,增加受傷風險。
(5) 慢性症狀
- 長期忽視,可能演變成 慢性手腕痛、活動受限,影響日常生活與運動表現。
💡 小結
早期警訊包括 手腕小指側疼痛、抓握無力、旋轉受限、異聲或腫脹。一旦出現上述症狀,應立即調整手腕姿勢、休息並注意肌力訓練,必要時尋求專業評估,避免損傷惡化。
常見問題 Q&A
Q1:我手腕偶爾酸痛,是 TFCC 損傷嗎?
答:偶爾輕微酸痛不一定是 TFCC 損傷,但若疼痛出現在 小指側手腕、抓握或旋轉時加劇,或伴隨異聲、無力,建議儘早檢查。
Q2:打麻將或滑手機會直接造成 TFCC 損傷嗎?
答:長期重複相同動作或手腕姿勢不良會增加 TFCC 壓力,長期累積可能導致損傷,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。
Q3:年紀大的人也會得 TFCC 損傷嗎?
答:會。隨著年齡增加,軟骨與韌帶退化,抵抗外力能力下降,即使日常低負荷動作,也可能出現症狀。
Q4:TFCC 損傷會自己好嗎?
答:輕微損傷可能因休息與調整習慣改善,但多數人若持續使用手腕或姿勢不正確,症狀容易反覆或惡化。
Q5:運動時需要特別注意什麼?
答:避免手腕急速旋轉或承受過大重量,必要時可佩戴護腕或透過肌力訓練增加手腕穩定性。
Q6:什麼時候該看物理治療師或醫師?
答:當手腕疼痛持續、抓握無力或旋轉受限時,建議及早就醫或諮詢專業治療師,以免慢性損傷影響生活。
💡 小結
TFCC 損傷雖小,但影響手腕穩定性與抓握力,早期留意症狀、調整姿勢與習慣,是保護手腕的關鍵。

錯誤迷思破解
TFCC 損傷常被誤解,許多人因迷思而延誤治療或忽略預防,以下整理幾個常見迷思並破解:
迷思 1:手腕酸痛只是普通勞損,不需要在意
破解:手腕酸痛若持續或出現抓握無力、異聲,可能已累積 TFCC 損傷。及早調整姿勢與休息,有助避免慢性疼痛。
迷思 2:只有運動或跌倒才會損傷 TFCC
破解:長期低負荷的重複動作,如滑手機、打麻將、長時間打字,也可能造成慢性微損傷。
迷思 3:疼痛不嚴重就不用看醫生
破解:初期症狀輕微,但若持續累積,可能導致關節不穩、抓握無力甚至慢性疼痛,建議及早評估。
迷思 4:TFCC 損傷一定要手術
破解:大多數 TFCC 損傷可透過 休息、姿勢調整、肌力訓練與物理治療 改善。手術只在 嚴重撕裂或保守治療無效 時才考慮。
迷思 5:戴護腕就能完全防止手腕痛
破解:護腕能減少部分負荷,但若長期手腕姿勢不良或肌力不足,仍可能造成損傷。護腕應搭配 肌力訓練與正確姿勢 使用。
💡 小結
正確認識 TFCC 損傷,才能避免誤解與錯誤處理。透過 日常保養、姿勢調整與必要的專業協助,多數手腕疼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
結語與讀者提醒
手腕看似小關節,卻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:無論是 滑手機、打麻將、打字、運動、搬重物,幾乎都需要依靠手腕的穩定與靈活度。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(TFCC)雖小,但卻是維繫手腕穩定的重要結構,一旦受損,會讓 抓握力下降、旋轉動作受限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品質。
多數人對 TFCC 損傷認知不足,往往把 手腕酸痛 當成小問題忽略。但事實上,若早期沒有注意,可能演變為 慢性手腕痛,甚至需要更長時間恢復。
👉 給讀者的提醒:
- 別忽視手腕的小警訊,小指側的酸痛與抓握無力都可能是早期警告。
- 日常調整姿勢:滑手機、打牌或工作時,讓手腕保持中立位。
- 加強前臂與手腕肌群:透過簡單運動幫助減輕 TFCC 的負擔。
- 適度休息與護腕保護:避免過度累積壓力。
- 出現持續疼痛或不穩時,及早尋求專業協助,避免問題惡化。
💡 總結一句:手腕健康,靠的是長期的保護與早期的警覺。
點擊這裡觀看關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(TFCC)的專業解說影片。

五合一綜合療程介紹:一次解決多重疼痛困擾
在活力伸展及運動治療中心,我們深知慢性疼痛的複雜性和多樣成因,因此特別推出了「五合一綜合療程」,結合多種先進治療技術與個性化評估,為您打造專屬的康復計畫。
五合一療程包含:
- 物理治療評估
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詳細的身體功能評估,找出疼痛根源,制定個別化治療方案。 - 手法治療
透過精準的關節鬆動與軟組織鬆解,改善肌肉僵硬、關節活動受限的問題,減輕疼痛。 - 伸展治療
針對特定肌肉群進行科學伸展,恢復肌肉彈性與關節靈活性,預防復發。 - 運動治療
結合力量訓練與穩定性訓練,強化核心肌群與受累部位,提升身體整體協調性與抗壓能力。 - 衝擊波治療
利用高能衝擊波促進受損組織再生,加速慢性病變的修復過程。
為什麼選擇五合一綜合療程?
- 多角度全方位,針對病因與症狀同時干預
- 個性化計畫,結合患者需求與身體狀態調整療程
- 協同效果佳,各療法相輔相成,提高治療效率與效果持續性
- 專業團隊支持,由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全程指導與跟進
適合人群:
希望改善姿勢與體態預防傷病者
慢性筋骨疼痛困擾者
經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者
運動傷害後復健期患者

👉 點擊這裡進行預約
👉 諮詢熱線:+852 64918174
為了讓您獲得更多有關身體健康和康復的專業資訊,您可以瀏覽我們的 健康專欄,裡面有多個相關主題的深入探討。無論您是有特定的健康問題,還是對保持身體活力感興趣,這裡都能為您提供有用的知識和解決方案。
閱讀其他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