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衝擊波治療?
衝擊波治療(Shockwave Therapy),是一種非侵入性、無需手術的物理治療方式,主要運用高能量的聲波傳遞至身體的深層組織,來刺激細胞修復、促進血液循環,進而達到減輕疼痛與加速康復的效果。此療法最早應用於泌尿科領域,用於碎石治療(體外震波碎石術),隨後被發現對於肌肉骨骼系統的慢性疼痛亦有顯著療效,逐漸在物理治療與運動醫學領域普及。
目前臨床常見的衝擊波治療分為兩大類型:
- 聚焦式衝擊波(Focused Shockwave):能量集中、穿透力強,可精準治療深層組織病灶,適用於較嚴重或頑固性痛症。
- 輻射式衝擊波(Radial Shockwave):能量分散、作用層較淺,適用於範圍較大的軟組織問題,例如肌肉緊繃、肌腱發炎等。
衝擊波治療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其「非手術、無藥物、恢復期短」的特性,成為現代人面對各種慢性筋骨痛症的熱門選項。療程通常快速(每次約10–20分鐘),治療後可立即恢復日常活動,無需臥床或長時間休養,對於生活節奏緊湊的族群而言尤其方便。

治療原理與作用機轉
衝擊波治療的核心原理,在於利用高能量聲波快速傳導至病灶區域,產生一連串的機械性刺激與微小氣泡(氣穴效應),進而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,幫助身體自我修復與組織再生。這些作用機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促進血液循環與新血管生成
衝擊波刺激可促進患處的微血管擴張與新生,改善局部循環,讓更多氧氣與營養物質進入受損組織,有助於清除炎症物質與代謝廢物,加速受傷部位的修復過程。 - 刺激細胞活化與組織再生
衝擊波可活化軟組織中的成纖維細胞、軟骨細胞與肌腱細胞等,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與組織重建,進而恢復受損的肌腱、韌帶或筋膜結構,改善功能並降低疼痛。 - 抑制慢性發炎與降低神經敏感度
透過破壞慢性疼痛病灶中的神經纖維與炎症因子,衝擊波能降低局部疼痛傳導與神經興奮性,進而改善慢性發炎狀態。對於長期疼痛無法緩解的個案,衝擊波是一種有效的止痛途徑。 - 軟化鈣化物與筋膜沾黏
對於肩膀鈣化性肌腱炎、足底筋膜炎等病症,衝擊波可以打碎病灶中的鈣化結晶或組織沾黏,幫助人體自然代謝排除,緩解不適與活動受限的狀況。
總結來說,衝擊波治療不僅僅是「消炎止痛」,更是一種全面啟動身體自癒能力的療程,針對各類慢性與難癒性軟組織問題,提供安全、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案。
臨床常見應用情境
衝擊波治療因其非侵入性、無需藥物、療效顯著的特性,已被廣泛應用於物理治療與運動醫學領域,特別對於以下幾種慢性與退化性軟組織疾病,效果尤為顯著:
1. 足底筋膜炎(足跟痛)
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見的衝擊波治療適應症之一。許多患者在長期行走、跑步或久站後出現腳跟劇痛,尤其是早上起床時踏地特別明顯。透過衝擊波可改善筋膜纖維硬化與微小撕裂,顯著減輕疼痛與炎症反應。
2. 網球肘/高爾夫球肘
這些屬於肘部肌腱慢性發炎所導致的疼痛,經常發生於反覆手部操作或提舉重物者。衝擊波可以促進肌腱再生與血液循環,減少發炎並改善活動功能,對於長期無法緩解的個案特別有效。
3. 鈣化性肌腱炎(肩膀鈣化)
此病症多見於中年女性,因肩部肌腱出現鈣鹽沉積導致活動受限與劇烈疼痛。衝擊波能有效破碎鈣化結晶,並刺激肩部肌腱修復,是替代手術的理想非侵入選項。
4. 鵝足滑囊炎與髕腱炎
這些常見於運動員與長期負重者的膝部慢性傷害,在初期可能僅有隱約不適,但若未及時處理,將影響日常行走與運動表現。衝擊波治療能減少滑囊腫脹與韌帶炎症,幫助恢復膝蓋穩定性。
5. 肩夾擠症候群與肩周炎
當肩關節活動受限並伴隨抬舉痛或夜間疼痛時,衝擊波可用於放鬆過度緊繃的軟組織,改善關節活動範圍,搭配運動治療更能提升整體效果。
6. 慢性腰背痛與筋膜沾黏
長時間坐姿、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皆可能造成筋膜緊繃與慢性發炎,衝擊波能鬆解筋膜與肌肉間沾黏,減少壓迫性疼痛並改善局部循環。
這些應用情境皆說明了衝擊波治療在現代人常見的肌骨問題上,具有相當實用與廣泛的治療潛力,特別適合無法長期服藥、希望自然改善疼痛的患者族群。

治療流程與注意事項
衝擊波治療屬於非侵入性療程,過程簡便、安全性高,但為了達到最佳療效並避免不適,仍建議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物理治療師進行個別化評估與操作。以下為標準流程與注意重點:
評估與治療計畫制定
在開始治療前,物理治療師會先進行詳細問診與觸診,針對疼痛位置、症狀歷史、活動受限程度等進行整體評估,並搭配肌骨超聲或影像診斷(如有需要),確認是否適合接受衝擊波療程。若患者患有急性感染、血液疾病或懷孕,則需避免進行治療。
治療執行方式
治療過程中,治療師會將探頭置於患部表面,透過特定頻率與能量的聲波脈衝傳入組織深層。每次療程時間約為 5~15 分鐘,通常每週進行一次,共 3~6 次為一療程,視個人恢復情況調整。
常見感受與副作用
部分患者在治療當下會感到輕微刺痛或敲擊感,這是能量作用於組織的正常反應。治療後偶有局部紅腫、痠脹或短暫的不適,一般數日內可自行緩解。如出現劇痛或腫脹持續不退,應立即聯絡專業人員評估。
治療後的照護建議
為避免加劇炎症或影響修復效果,治療後應避免劇烈活動與患部按摩,並遵循治療師指導進行拉伸與肌力訓練。此外,配合其他治療(如超聲波、電療、運動訓練等)可提高療效,加速恢復。
適合與不適合的人群
衝擊波治療適合大多數慢性肌腱、韌帶與筋膜問題的患者,但若有以下情況應避免使用:
- 正在懷孕
- 治療部位有惡性腫瘤或開放性傷口
- 出血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血劑者
- 裝有心臟節律器或金屬植入物部位靠近治療區域者
透過專業評估與個別化治療,衝擊波不僅能改善長期疼痛與組織退化,更有助於加快功能恢復與回歸日常生活。
常見問題 Q&A
Q1:衝擊波治療會痛嗎?需要麻醉嗎?
A: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輕微的敲擊感或刺痛,但大多數患者皆可耐受,無需使用麻醉。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能量強度,以維持療效與舒適度之間的平衡。
Q2:做幾次才會有效果?
A:多數患者在 3~5 次療程後即感受到疼痛減輕與活動改善。對於症狀較久或組織退化較嚴重者,可能需更長期的配合療程與復健訓練,效果亦因個體差異而異。
Q3:衝擊波治療與超聲波有什麼不同?
A:超聲波為低能量的震動熱療,適合初期發炎與循環促進;衝擊波則屬高能量聲波,可深入肌腱、韌帶與筋膜,針對慢性疼痛與組織修復效果更顯著。兩者常在不同階段搭配使用,以提升治療成效。
Q4:治療後可以馬上運動嗎?
A:建議治療後 24 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與重壓患部,讓組織有充分時間修復與適應。之後可在治療師指導下逐步恢復運動訓練。
Q5:所有慢性疼痛都適合用衝擊波嗎?
A:雖然衝擊波適用範圍廣泛,但仍需經由專業評估判斷是否合適,例如神經性疼痛、關節內病變、骨折等則可能不適合,應依照個別狀況選擇合適療法。

療程應用實例分享
衝擊波治療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肌肉骨骼問題,以下為常見個案的實際應用情境:
- 案例一: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
一位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女性,因足底疼痛持續超過半年且無法緩解,接受衝擊波治療 4 次後,疼痛感明顯下降,行走能力提升,搭配伸展運動後恢復良好。 - 案例二:網球肘患者
中年男性網球教練因反覆手肘負荷導致慢性疼痛,就診時已影響日常教學與生活品質。經 6 次衝擊波治療搭配前臂肌群強化訓練,疼痛指數下降 80%,並能恢復正常活動。 - 案例三:肩夾擠症候群患者
年輕上班族長期姿勢不良與過度使用滑鼠導致肩膀活動受限與疼痛,經由衝擊波治療與物理治療師指導下,3 週內活動度提升且疼痛減輕,回到工作崗位後能維持穩定狀況。
這些案例顯示,衝擊波治療在實務上能有效處理多種軟組織慢性病變,並能縮短復原時間,提升生活品質。
與其他療法的對比優勢
衝擊波治療常與其他保守性療法(如熱敷、電療、超聲波等)或侵入性療法(如注射、手術)比較。以下為其優勢概述:
- 非侵入性且恢復期短:不需要開刀或注射,治療後可立即恢復日常活動。
- 針對慢性病灶效果顯著:特別適用於傳統療法效果不佳的慢性肌腱炎、筋膜炎與鈣化性病變。
- 啟動組織修復機制:可刺激新生血管與細胞再生,有助於軟組織自我修復。
- 可與其他物理治療方式搭配:結合徒手治療、運動訓練能進一步強化療效與預防復發。
然而,衝擊波雖具多重優勢,仍需依據患者病因與身體狀況經由專業判斷選擇最合適的療程組合。
常見迷思與釐清
在衝擊波治療日益普及的同時,坊間也流傳不少錯誤觀念,以下為幾項常見迷思與正確釐清:
迷思一:衝擊波治療會「打壞」骨頭或肌肉?
事實上,衝擊波治療雖然利用高能量聲波傳導,但其施作是根據精確的醫學評估與劑量控制進行,目的在於刺激組織修復與循環改善,並不會對骨骼或肌肉造成破壞。專業治療師亦會針對個別耐受度與病情進行適當調整,確保安全與效果。
迷思二:治療越痛代表效果越好?
雖然部分患者在施作過程中會感受到短暫不適,但疼痛並非療效的指標。適當的能量範圍與頻率是關鍵,過度追求高強度反而可能導致組織刺激過度或影響耐受度。與治療師溝通感受並調整強度,是確保治療品質的重要環節。
迷思三:衝擊波治療立刻就能痊癒?
衝擊波治療屬於漸進式修復機制,通常需經過數次療程才會見到明顯改善。其核心目的是促進血流、激活細胞修復與新生,不應視為一次見效的「奇蹟療法」,而是中長期有效控制與恢復的重要手段。
迷思四:所有疼痛都適合使用衝擊波治療?
雖然衝擊波廣泛應用於肌腱病變、筋膜炎、鈣化性肌腱炎等症狀,但並非所有疼痛或疾病皆適用。像是嚴重神經病變、惡性腫瘤、出血性疾病、孕婦腹部附近的施作區域等,均應避免施作。接受前務必由專業人士評估適應性與禁忌症。
迷思五:在美容或瘦身上也能用衝擊波?
市面上部分業者將「衝擊波」概念引入減脂或美容用途,實際上與醫療級衝擊波治療儀器(如聚焦式或放射式)有極大差異。醫療用途衝擊波須經專業訓練與操作,切勿將其混淆為美容儀器,以免誤信誤用。
結語與療程建議
衝擊波治療是一項兼具創新與實證基礎的非侵入性物理治療技術,適用於多種慢性肌肉骨骼疾病。透過聲波能量的機械性刺激,啟動人體自我修復機制,不僅能有效減輕疼痛、改善功能,更可縮短復原時間。無論是長期困擾的足底筋膜炎、網球肘,還是肩夾擠症候群,若傳統治療無效,衝擊波療法可作為理想的選項之一。
然而,每位患者的體質與病情不同,建議在物理治療師或復健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下制定個別化療程,以確保安全與療效最大化。本中心提供多項先進治療技術與一對一專業諮詢,歡迎有相關症狀的您與我們聯繫,尋求適切的處理方案,早日回復健康生活。
五合一綜合療程 全方位解決你的痛症問題
現代生活中,長期的壓力、不良姿勢以及過度使用身體部位,讓許多人飽受各類痛症的困擾,如肩頸酸痛、坐骨神經痛、五十肩、膝關節痛及彈弓手等。針對這些常見的身體問題,我們推出了五合一綜合療程,為您提供全方位的痛症管理與治療方案。
五合一綜合療程是一套專業、科學且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案,全面應對不同類型的痛症,助您快速恢復健康與活力。
關節復位
針對錯位或僵硬的關節,進行精準的調整,恢復正常功能,減輕壓迫與不適。
手法治療
通過專業手法針對肌肉與筋腱進行深層放鬆,改善血液循環,有效緩解身體緊繃與壓力。
伸展治療
幫助增強關節的靈活性與活動範圍,緩解僵硬感,減少疼痛並降低復發風險。
運動治療
根據患者的情況設計個性化的運動計劃,強化核心肌肉群,提升身體穩定性與功能。
衝擊波治療
利用高頻振波刺激深層組織,促進炎症修復,特別適合慢性痛症與軟組織損傷患者。

👉 點擊這裡進行預約
👉 諮詢熱線:+852 64918174
為了讓您獲得更多有關身體健康和康復的專業資訊,您可以瀏覽我們的 健康專欄,裡面有多個相關主題的深入探討。無論您是有特定的健康問題,還是對保持身體活力感興趣,這裡都能為您提供有用的知識和解決方案。
閱讀其他相關文章: